锂价快速跳水,镍钴价格不断上扬,新能源汽车产业格局面临重塑
当下,新能源汽车行业里,锂、镍、钴等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走势正呈现分化态势。目前,锂价持续在低位徘徊,电池级碳酸锂每吨价格在 7.4 万 - 7.5 万元左右,碳酸锂期货每吨 7.3 万 - 7.5 万元左右。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镍、钴价格悄然攀升,伦敦金属交易所镍价每吨约 1.6 万美元,国内镍价每吨 13 万元左右,钴价每吨达 22.5 万 - 24.8 万元左右。这场因资源属性与市场预期交织引发的价格 “跷跷板”,正重塑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竞争格局。锂资源从昔日 “白色石油” 回归工业原料本质,而镍钴成为动力电池技术路线博弈新焦点。
镍钴价上涨,供应链压力骤增
在新能源汽车电池体系中,三元电池曾凭借高能量密度备受车企青睐。但近年来,镍钴价格剧烈波动,给三元电池发展带来巨大冲击。2022 年,受地缘冲突及金融市场资本影响,镍价短期内涨幅超 250%,钴价同期涨幅达 93%。镍钴作为三元电池正极材料关键部分,其价格飙升直接致使三元电池成本大幅攀升。以 NCM811 电池为例,镍钴成本占比超 60%。这意味着镍钴价格每涨一次,三元电池成本天平就加重一分。据测算,单辆新能源车电池成本因此增加超万元。车企面对巨大成本压力,常通过涨价维持利润空间。2022 年 3 月,汽车市场掀起涨价潮,众多品牌集中上调售价。整车价格上涨,让不少消费者购车时望而却步,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三元电池车型市场需求。
电池技术路线分化加速
镍、钴价格上升有多方面原因。需求增长是关键,新能源汽车对高能量密度电池需求递增,三元锂电池市场份额扩大,高镍三元电池备受追捧。镍能提升电池能量密度,钴可增强电池稳定性与循环寿命,像特斯拉部分车型采用高镍三元锂电池后,续航大幅提升,促使更多车企跟进,拉动镍、钴需求增长。此外,金融市场资金炒作也推波助澜。这种价格走势对行业影响显著。锂价下跌使磷酸铁锂电池成本降低,在中低端市场竞争力增强;镍、钴价上涨增加了三元锂电池成本,在与磷酸铁锂电池竞争中成本劣势凸显。有分析认为,上述情况将促使企业重新权衡电池技术路线,重塑上下游企业合作关系。面对镍钴成本压力,行业站在十字路口,电池技术路线加速分化,呈现两条发展路径。一方面,高镍化与无钴化技术成为企业研发重点。高镍化通过提高镍含量、降低钴使用量来降低成本、提升电池性能。例如,镍含量高达 90% 的 NCMA 电池研发,代表了这一技术方向的前沿探索。但高镍化面临电池安全性和稳定性下降等难题,充放电过程中,电池内部化学反应剧烈,易引发热失控等安全问题。无钴化技术研发同样火热,4680 电池的出现是重要里程碑。无钴电池研发可降低成本,减少对钴资源依赖,但也面临在无钴情况下保证电池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等技术瓶颈,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研发资源持续创新。锂价 “深蹲” 与镍钴 “跳高”,既考验企业成本控制能力,也将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从资源依赖向技术驱动转型。
郑重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与本站立场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